首页 / 认证服务 / 认证规则

认证规则

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认证规则

来源: 中认国际    时间: 2025-04-24

一、适用范围

本认证规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针对以下易发事故防治领域的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坍塌(基坑、边坡、模板、脚手架等工程)

- 高处坠落(临边洞口、操作平台、垂直运输设备等)

- 机械伤害(施工机具、起重设备、运输车辆等)

- 触电(临时用电、电气设备、防雷接地等)

- 其他事故(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爆炸、透水等)

认证对象: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及施工现场事故防治能力。

二、认证依据

1. 核心标准:

- JGJ/T 429-2018《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可通过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18/art_17339_237293.html获取。

2. 配套标准:

- GB 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 GB/T 27021.1《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 其他引用名录中的国家标准(见JGJ/T 429-2018附录)

3.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特种设备安全法》

三、认证实施程序

1. 申请与受理:

- 企业提交申请表、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文件、专项施工方案、历史事故记录等。

- 认证机构进行初步评审,确认申请材料完整性。

2. 文件审查:

- 核查企业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是否符合JGJ/T 429-2018要求,重点包括: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第3.0.2条)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论证(第3.0.3条)

- 应急预案与应急物资配置(第3.0.14条)

-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第9.0.4条)

3. 现场审核:

- 技术验证:

- 检查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临时用电等关键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核实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施、监测数据(如基坑变形、吊装实时监控)。

- 管理核查:

- 访谈安全管理人员,验证安全培训、技术交底、应急演练等执行情况。

- 抽查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的配备与检验记录。

4. 认证决定:

- 审核组提交报告,认证机构综合评估后作出结论:

- 通过:颁发认证证书(有效期3年)。

- 整改:限期整改后复审。

- 不通过:说明理由并退回申请。

5. 监督与再认证:

- 定期监督:每年至少一次现场抽查,重点关注高风险作业环节(如爆破拆除、深基坑施工)。

- 再认证:证书到期前3个月启动再认证审核,评估体系持续有效性。

四、认证证书及标志要求

1. 证书内容:

- 企业名称、认证范围、证书编号、有效期、认证机构名称。

- 不得使用中国”“国家等字样。

2. 认证标志:

- 标志样式需备案,不得与国推认证标志相似。

- 标志使用范围限于获证企业宣传材料,不得误导公众。

3. 证书状态管理:

- 暂停:发现严重不符合项时暂停使用,限期整改。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暂停使用。

未遵守认证合同要求,暂停使用。

- 撤销:未按期整改或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时撤销证书。

五、动态维护与效果评估

1. 动态维护:

- 认证机构每年评估认证规则,响应法律法规及标准修订(如JGJ/T 429-2018的更新)。

- 企业需及时报告管理体系重大变更(如施工工艺调整、事故处置)。

- 认证规则修订后30日内重新备案

2. 实施效果评估:

- 每两年评估认证规则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包括:

- 认证企业事故率变化、整改闭环率。

- 利益相关方(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反馈。

六、管理体系认证特殊要求

1. 方案策划

- 中认国际(ZRIC)进行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审核时,针对每一认证客户建立认证周期内的审核方案,初次认证的审核方案应当包括初次审核、认证决定之后的监督审核和第三年在认证到期前进行的再认证审核。

- 初次认证后的监督审核应当至少每个日历年(应进行再认证的年份除外)进行一次。

- 中认国际(ZRIC)应当基于风险的方法进行审核方案策划,审核方案的确定和任何后续调整应考虑客户的规模,其管理体系和过程的范围、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以及经过证实的管理体系有效性水平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2. 审核程序

- 审核计划:

- 初次审核:覆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现场实施情况及历史事故处理记录。

- 监督审核:每年至少一次,重点检查高风险作业(如起重吊装、爆破拆除)的合规性。

- 审核内容:

- 文件审查:验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JGJ/T 429-2018的符合性(如第4.1.2条临时结构设计、第5.1.1条临边防护)。

- 现场核查: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如脚手架连墙件设置、模板支撑架验收)、应急物资配备(第3.0.14条)。

3. 审核报告

- 报告内容:

- 企业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与认证规则的符合性结论。

- 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整改建议(如未设置安全防护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 高风险环节的改进建议(如基坑监测数据未及时分析)。

- 报告格式:包含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企业名称等基本信息。

4. 不符合项纠正与验证

- 纠正措施:

- 轻微不符合项(如安全警示标志缺失):企业需在15日内完成整改,提交整改证据(如现场照片、验收记录)。

- 严重不符合项(如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防护设施失效):立即停工整改,经审核组现场验证后方可复工。

- 验证方式:

- 文件验证:检查整改报告及支撑材料(如修订后的方案、培训记录)。

- 现场复查:对关键不符合项进行二次现场审核(如重新测试临时用电接地电阻)。

5.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内部审核:企业每半年开展一次内部审核,覆盖所有施工项目及部门,留存审核记录。

- 管理评审:企业最高管理者每年主持评审会议,评估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的有效性,形成评审报告(包括资源调整、目标更新等)。

七、认证规则动态维护

1. 规则修订:

- JGJ/T 429-2018更新或国家发布新法规时,认证机构应在30日内修订认证规则并重新备案。

2. 企业变更管理:

- 企业施工工艺、管理体系重大调整时,需主动申报,认证机构评估后决定是否补充审核。

八、认证人员要求

1. 审核员资质:

- 需具备建筑施工安全专业背景,取得CCAA的注册审核员证书,具备EC9000资格或OHSMS注册审核员资格

- 每年接受不少于16学时的继续教育(内容涵盖新标准解读、事故案例分析)。

2. 利益相关方参与:

- 验收审查需包含外部专家(如行业协会安全技术专家、注册结构工程师)。

九、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 认证审核时间要求

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 认证审核时间要求


有效人数

初次审核时间(天)

监督审核时间(天)

再认证审核时间(天)

1~65

1.5

1

1

66~175

2

1

1.5

176~425

2.5

1.5

2

426~1550

3

1.5

2.5

1551~4550

3.5

2

3

>4550

4

2

3

说明:监督审核人天为初次审核人天的50%,再认证审核人日为初次审核人日的80%;现场审核时间不少于表中时间的80%。

施工现场易发事故防治安全体系证书样